面相解析古代也是一个看脸的社会
自古以来人们对脸就很重视。重视到什么程度呢?说了可能好多人不相信,明朝皇族见人,也是要化妆的。《茶香室续钞》援引明朝文献说:原以为皇帝的帽子,都用珠宝,但不用翠。可是也见过藩王家里有喜事,王爷头上簪花两枝的,还都是翠做的,即所谓翠花。一问内侍,才知道皇帝在后宫中也簪花。《万历野获编》的作者沈德符说,他到都城,和太监们聊天,谈到皇帝上朝前一定要在脸和脖子上扑粉,这样显得更加严肃。扑粉和严肃沾得上边吗?人家没解释。也许,是因为朱元璋长得不好看,子孙们试图洗白,也未可知。
不过也真有不在乎自己脸黑的。这位是名人,王安石。有一天他哥们儿吕惠卿跟他说:“你脸上长黑斑了啊,告诉你个偏方,用芫荽洗洗,就能洗掉。”王安石说:“我脸长得黑而已,不是黑斑。”吕惠卿道:“芫荽也能把黑洗掉。”王安石笑了:“我黑是天生的啊,芫荽有啥用呢?”
男人脸黑点儿不是大问题,要是坑坑洼洼就有点儿麻烦。古人把出了水痘在脸上留下的疤痕叫“痘疤”,文雅一点的名字叫“天黥”。明朝有个文人叫徐渭,给一幅人物画像写赞,画上这位是天黥。脸长成了这样还得夸,真够难为徐渭的。徐渭还真有辙,直接写道:瓜啊瓠子啊又白又肥,只能做腌菜;松柏树干多鳞片,却是栋梁。看您的长相,必须得不是瓜瓠,是松柏……有这么夸人的吗?
黥是一种刑罚,在犯人脸上刺字。尤其是在宋朝,运用得比较普遍,《水浒传》里的宋江、林冲等人,都刺过。魏泰《东轩笔录》讲了个脸上刺字的段子:有个叫陆东的,通判苏州,并且代理知府行事。他判了一个罪犯,需要流放,就在人家脸上刺了几个字:“特刺配某州牢城”。
字刺完了,手下人提出不同意见:“领导啊,不对啊。这个‘特’字,意思是本不该这么干,但因为某种原因,破例这么干。你这不是说,他罪不至此,但迫于朝廷规矩只好发配吗?这不是事实啊。这人本来就该发配,又来个‘特’,讲不通,回头上面该追究了。”
陆东一听,吓坏了,立刻把犯人叫来,重新刺字,把“特刺”二字,给改成“条准”了。倒霉的犯人,受了二茬罪。后来,有人向上级推荐陆东升官,上级一听他的名字,就说:“陆东啊,知道知道,是不是苏州那位在犯人脸上打草稿的?”
将军的脸是如此重要,若是长得不给力,上阵杀敌,可能效果就要打折扣。《教坊记》和《乐府杂录》都说到了脸的故事,综合一下,是这样的:南北朝北齐的时候,皇帝高欢之孙、兰陵王高长恭“性格胆勇”,上阵杀敌,总是最先突入敌阵。就一样不好,长得有点娘,脸孔女里女气的,这多影响打仗的效果啊。高长恭想了个办法,做了个大面具,临阵戴在脸上,这回真是威风八面,百战百胜。这就是面具的开始——后来,在一些需要雄壮之气的音乐里,就出现了面具人。比如击鼓,唐朝宫廷里的鼓手,都戴着面具,拎着鼓槌出场。
《庄子·天运》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故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絜妻子而去之走。”说的是西施因为患有心绞痛,所以时常捂住胸口皱紧眉头,西施家隔壁的一个妇女可能长得不是很出众,属于把照片贴门上可以辟邪,贴床头可以避孕的那种。这位长相不是很出众的妇女看西施心绞痛发作的样子有一种惹人怜爱的美感,而且时常还有各种抱着这样或那样心思的男人前来慰问,于是乎也学着西施的样子整日捂着胸口皱着眉头,结果同村的有钱人看了,就赶紧闭门不见;穷人见了,拉起妻子和儿女就躲。这就是著名的“东施效颦”的故事,这个故事当然是庄子自己杜撰的,据说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不要盲目模仿别人的道理,但我总觉得这个故事带有对其貌不扬者深深的恶意。人家东施怎么了?长得丑就没有被人心疼的权利了吗?女丑不就是个妞字吗?是妞就有被泡的权利啊。
古人常说的“三从四德”中的四德指的是“妇德、妇言、妇容、妇工”,颜值也被排在了女子的四德之中,这个意思还不明白吗?意思就是说作为一个女人长得丑是不道德的行为。韩寒曾经说不漂亮的女孩子撒娇成功率其实比漂亮女孩子要高,因为漂亮女孩子撒娇时男的会忍不住要多看一会儿,再在心里表决是否值得;不漂亮的女孩子撒的娇,则像我国文人学成的西方作家写作手法,总有走样的感觉;看她们撒娇,会有一种罪恶感,所以男的都会忙不迭答应,以制止其撒娇不止。而钱钟书说得就更直接了,他说“对于长得难看的人,细看是一种残忍”。
感觉到来自这个看脸的世界的深深恶意了吗?别急,如果是在古代长相有时候还会有可能影响一个人的仕途。因为古代的人更相信相由心生,其实这完全就是扯淡,长相是基因问题,颜值高低是爹妈给的,本人并没有选择权。“腹有诗书气自华”把这句话翻译成白话文的意思就是“人丑就要多读书”。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唐朝的时候规定士子们通过了科举考试之后还要经过吏部的选官审核,其审核内容分为四项:身、言、书、判。排在第一位的“身”就是形象问题。辛辛苦苦寒窗苦读数十载,在录取率极低的科举考试中好不容易金榜题名,结果就因为长得磕碜了点就没官做,我想他们的内心一定是奔溃的。
据《清代档案史料从编》记载,雍正有一个喜欢给官员的颜值打分的爱好,如给太原府同知米士铭的评语是“黑赤红脸,胖子,相貌好,中上”。给户部江南司主事朱叔权的评语是“相貌微寒,恐福量不及些”。也许是受到自己老爸的影响乾隆也是个十足的外貌协会VIP会员,和珅受到乾隆器重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和珅长得帅,按现在的话说就是一枚鲜嫩多汁的小鲜肉。乾隆十七年,朝廷规定那些没能考中进士的举人,由吏部根据其形貌应对挑选,一等以知县用,二等以教职用。每六年举行一次,说是想使举人出身的士人有较宽的出路,其实就是以貌取人,还美其名曰“大挑”。(原来长得帅真的可以当饭吃啊,那我应该饿不死了。)
《萍州可谈》记载宰相蔡确向宋神宗举荐一个叫王迥的哥们为监司,宋神宗欣然应允。并不是因为王迥有多大的能力,相反王迥这个人人品还比较差,也没念过什么书,时不时还闹个八卦绯闻啥的。宋神宗完全是因为王迥长得帅,才应允了蔡确的举荐。史书中对王迥颜值的描述是“貌莹寒玉,神凝秋水,姿状甚美”。到了宋哲宗的时候,著名“皮条客”蔡确又向哲宗皇帝推荐了一个人,这个人叫袁应中,这哥们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但这哥们满脸的麻子,不夸张的说别人都是麻子长脸上了,他是脸长麻子上了。这哥们肩胛骨长得还有点歪,肩膀总是斜着。宋哲宗刚看了一眼就让他哪凉快哪呆着去了。
明朝建文二年的科举考试中,王艮本来策论考了第一,结果建文帝朱允炆因为他长得没胡广好看硬生生把状元给了胡广。后来燕王朱棣谋反,兵临南京城,胡广连夜就带着家人受伤好行李跑去投降了朱棣。而当初那个被建文帝嫌弃长得磕碜的王艮却选择了以身殉国,国家负我,我不负国,必须给王艮点个赞。这个故事再次证明了相由心生这句话有多么不靠谱。
中国古代的四大美男,也是古人看脸的典型代表,类似的事情现在社会有很多,不胜枚举。
时代在发展,社会却好像没啥进步,时过境迁虽然审美的标准变了,人们对美的态度却没有什么改变。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本无可厚非,形象对一个人来说当然也是相当重要的,给人的第一印象往往会影响着日后的交往,然而当一个社会病态到因为相貌问题而出现许多不公平现象的时候,我们是不是该反思一下什么是真正的美?老子说天下皆知美而为美,斯不美己。美丑是相对的概念,美的内容也不仅仅只包括长相,更重要的是内涵,行为和品德。
实用工具大全
文章推荐
图文推荐
星座测算
玉天玑微信公众号
玉天玑神算网
欢迎扫码关注